绿色建筑设计丨工程技术

发布时间:2023-07-21

  导  读  


工程技术的更新发展给建筑的不断突破创造了各种可能性。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,由于能源危机的出现, ED新能源太阳能,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地热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,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建筑,称为生态建筑,可持续建筑,能源建筑和回归自然建筑。


一、绿色建筑的内容与发展现状

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,以减少污染,保护环境,尽可能地节约水电等资源为主要目的。并且能够提供适宜的、健康的使用空间,使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相协调。绿色建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,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和面临的压力,例如如何减少废水,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,提高这些废物回收再利用;二是先进科学和技术的使用,新材料、新工艺,采用新的设计理念,并结合先进的能源技术完成建筑设计,使用新能源如沼气,太阳能,地热和其他。

绿色建筑在中国起步晚,发展缓慢,现有的绿色建筑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大城市。全国有近12亿平方米新的城市建设区属于绿色建筑的面积。

所谓的“绿色建筑”和“绿色”,从三维绿色一般意义上讲,不仅是一个概念或符号的代表,是指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。只有不破坏自然的平衡,可以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,生态建筑,回归自然的建筑,节能的建筑。


二、节能理念

2.1  节能理念

在严重的能源消耗过程中,一般建筑的能源消耗,能够达到50%,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;绿色建筑要求在总体架构的基础上使能源消耗尽可能降到少,并减少水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。

2.2  环境保护的观念

一般建筑商品的生产,要求设计标准化,产业化;绿色建筑重视本土文化,尊重自然,气候变化,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废水,废物处理并且提高室内环境质量。

2.3  和谐理念

一般的建筑设计理念是封闭,不考虑外界的设计理念,无法感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;绿色建筑对外部和内部变化可自动调整,不仅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环境的发展是有益的,更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理念有推动作用。

绿色建筑要强调与周围的环境,和谐,互补,保护自然生态环境。


三、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和设计原则

3.1  强调主动性

与传统的设计相比,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满足投资方,多个用户,节能的要求,因此为主动性的设计,更强调我们的设计理念。积极与业主和客户沟通,加强合作,有助于全体员工高效的完成绿色建筑的设计。

此外,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概念完成绿色建筑设计,放弃不切实际的项目,为优化整体设计贯彻实施了绿色理念。

3.2  注重综合性和整体性

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应放在一个综合的整体,从规划设计开始建设,中期的建设和运营管理,甚至到整个拆迁的阶段,必须完全能够达到绿色建筑和整体环境相互协调的基本要求,即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保护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,在施工过程中,把握整体性原则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、舒适的空间环境和生活环境,甚至拆除后,能够实现其对环境的小影响。在绿色建筑设计阶段,应考虑到后期阶段要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。

3.3  注重团队合作

由于绿色建筑的设计属于复杂的系统,因此,产业布局的人员是非常广泛的,包括建筑师,业主,用户,结构工程师,施工,咨询等。绿色设计人员是具有较强的认识和设计能力,建筑设计团队应该相互合作。


四、绿色建筑设计方法

4.1  环境整体设计

对于环境整体设计,针对的当然不止单个建筑,必须在特定的地区内,按照市区规划的总体要求,从地域的基础外形、地貌地形、水文地质、天气情况和动物植物生长发育情况分析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发展,进行整体设计和综合分析。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包括绿色建筑理论的引入和绿色环境的强化。

绿色建筑的引入也就是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、社会、地理人文等背景互相联系,不但要加快建设,更要开发性地保护和充分利用自身条件。首先,改变不符合的布局状况、地区划分、空间的结构和资源的配置:其次,使城市的历史文化、地理特质得以传承发展。

4.2  建筑单体的设计

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,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。直面建筑的热耗大于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,在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要比集中的建筑热耗大,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、控制层高,减少体形凹凸变化,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53节能节材设计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,是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。自能源危机以来,节约能源、利用可再生能源就成为紧迫的课题。我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,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能源的消耗与浪费也越来越严重,特别是在建筑上的能源消耗不断攀升。

为了有效地与绿色建筑设计结合,不过分追求视觉冲击和现代建筑艺术风格,主张以实际功能和满足基于绿色建筑设计工程技术的需要为出发点。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是:第一,建筑能够使用绿色能源,有效防止破坏生态平衡。例如,未来的建筑可以使用风能,太阳能,生物质能和天然雨水的收集。第二,未来的建设可以有效地生产和生活废物利用,继续避免对生态的破坏。


来源:能源世界